您好,欢迎访问污托邦&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!

上传文档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档 > 传承与发展 ——厌氧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之路

传承与发展 ——厌氧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之路

  • 49 次阅读
  • 0 次下载
  • 2019-03-01 15:33:05

还剩... 页未读,继续阅读

免费阅读已结束,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...

下载券 0 个,已有49人购买

免费阅读

阅读已结束,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

下载券 1 个,已有0人下载

付费下载
文档简介:

传承与发展 ——厌氧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之路导语自“七五”攻关课题之后,我国的厌氧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,“八五”期间,国家在厌氧技术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,成功地建立起了一系列示范工程。“九五”的科技攻关,使得厌氧关键技术的水平、厌氧设备标准化以及工程应用等问题得到了识别和解决,极大地推动了厌氧工程的应用推广,截至2014年5月,我国已经建立了400多个UASB和EGSB反应器工程,可以说,中国的厌氧产业化之路已日渐宽广,那么,这条路上有着哪些标志性的人物和值得回味的故事呢?让我们将时针回拨,去看看这个时期的厌氧传承与发展。本文中的许多历史资料和珍贵照片,由王凯军教授无私提供,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!在本期杂志《述说产业化之前的中国厌氧故事》一文中提到,1985年,是一个特别的年份。因为这一年,两个对中国未来厌氧界影响深远的人相遇了,“追攀更觉相逢晚,谈笑难忘欲别前”。继1979年之后,Lettinga和他缔造的经典反应器UASB已经在世界厌氧领域掀起波澜。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,也经历着这次技术进步的洗礼。1985年,Lettinga应邀参加在中国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厌氧大会,这是Lettinga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。而正是这次访华,让这位厌氧大师与中国结下了30年的不解之缘。这次会议上,他结识了中国著名的环境科学家、中国厌氧技术的第一代开拓者——钱易院士;与此同时,一个叫王凯军的年轻人闯入了他的视野。王凯军教授在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,与王凯军教授在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,与Lettinga教授握手,致谢与传教授握手,致谢与传承这个鼓起勇气邀请Lettinga到其单位——北京环科所(现北京市环科院)参观中试项目的年轻人,正是今后中国厌氧技术走向产业化的第三代厌氧推动者——王凯军。其时他正在从事上流式水解池的大规模示范工程的研究。这项工作和这个年轻人深深地吸引了Lettinga,为此,他甚至推掉了日程中的晚宴,并在后期为王凯军安排了一个“三明治博士”课程,以便系统地将UASB的知识传授到中国。结果众所周知,这件事情成功了。自“七五”攻关课题之后,“八五”期间,国家在厌氧技术方面投入不断,成功地建立起一系列的示范工程。这为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,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环保产业需求陡增。90年代开始,淮河成为中国污染治理的主战场,1995年国务院

  • 457

    文档
  • 8.595

    金币
Ta的主页 发私信

457篇文档

评论

发表评论
< /10 > 付费下载 下载券 1 个

Powered by DS文库

Copyright © 污托邦&污水处理资料共享平台!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ICP备19035071号-2
×
保存成功